安博体育真人

上帝给你财富予我清凉(组图)

发布时间: 2024-01-18 18:41:53 发布于: 安博体育真人

  重庆人怕热,40℃的高温天除了往空调房钻,另一个选择就是到凉爽的地方避暑。这些年,比邻重庆的湖北、贵州,无一例外唱响了避暑经济,与贵州习水县泥坝乡接壤的綦江区郭扶镇高庙村也唱响了清凉经济。

  本月19日下午,“总编台长看扶贫”綦江行暨寻找最美乡村公路大型集中采访来到避暑胜地郭扶镇。随着重庆气温慢慢的升高,主城区来这里避暑的人慢慢地多,来这里享受特有的清凉。

  郭扶镇海拔1100米左右。下午2时许,郭扶镇高庙村的耀月农家乐热闹非凡。

  62岁的蒋中媛婆婆一边带着孙子准备午休,一边和暑友丁阿姨聊天。蒋婆婆说,暑友就是一起避暑的朋友,这一次上来已住了一个多星期。

  “每年夏天,儿子都会给我们找避暑的地方,黄水、贵阳、六盘水都住过了。”蒋婆婆说,郭扶镇离主城区很近,“周五儿子儿媳下了班就上来,开车不到两个小时。”

  之前素不相识的暑友,如今像一家人相约上午爬山、散步,下午打打小麻将,晚上跳坝坝舞,生活充实又安逸。“高庙坝空气好、凉快,住着舒服,很适合老年人。”蒋婆婆对记者说。

  在这里,年轻人、小孩子也有耍事。记者看到,乡间小路上三三两两的小孩追逐嬉闹,捉迷藏、弹弹珠,玩得不亦乐乎;树林里,年轻人扎帐篷、挂吊床,闲适之态让人好生羡慕。

  綦江区有关人士介绍,近年来高庙村避暑休闲旅游成为全区乡村旅游的亮点,郭扶镇还打出了“距离主城最近的避暑地”口号。

  公路畅通、植被完好、风景秀丽、水源充足、地势开阔,这些溢美之词对于郭扶镇来说毫不为过,但这里也曾经是贫穷的代名词。正是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天气,不少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境况得到很大的转变。

  45岁的王孝权,一家5口,大女儿王露在重庆理工大学上本科,小儿子王珂在綦江实验中学上高中,两个孩子每年学费花销近3万元。2006年,王孝权在外务工时右腿受伤,因学、因病欠债近20万余元,家庭重担落在了妻子陈开润的肩上,靠她务农和在周边打散工维持家庭开支。

  2015年王家被评议确定为建卡贫困户。政府在当年制定帮扶措施和产业方向时,通过指导,让王孝权夫妻萌生了建农家乐的想法。在政府帮助下,他们获得银行贷款10万元、通过扶贫项目规划补助乡村旅游项目3万元、通过产业项目申报获取适度规模补助4.5万元。

  今年5月,农家乐开张,总投入70万元,占地600平方米,拥有40个床位,取名卉苑农庄。在帮扶人的指导下,王孝权还按“三园”标准配套建成果园5亩、菜园1亩、养殖园2亩,同时注册了家庭农场,赶在7月份开始营业,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0万元,解决4个人就业。

  43岁的倪祥友四级伤残,在2015年整村脱贫工作中,与帮扶责任人綦洪卫共同谋划,也确定建农家乐作为脱贫产业。他的力馨农家乐于今年5月底完工,总投入50万元,建筑面积600平方米,并注册了家庭农场,配套建有养殖园(鱼)3亩、经果园1亩、菜园1亩,预计可实现年收入30万元。

  张建,高庙村耀月农家乐业主,利用开农家乐赚的钱,还在巴国城开餐饮店,如今一年下来家庭总收入有40万元左右。李秋菊也是高庙村的农家乐老板,每年仅7、8两个月,她家有20个房间的农家乐,至少有4万元的纯利润。

  綦江区有关负责的人介绍,2001年郭扶镇高庙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000元。如今,旅游带动村民致富,人均年收入已达到7000元。通过旅游带动,高庙村农家乐发展到140家,能同时接待12000余人吃住。去年7月至8月,该村共计收入2000万余元。而在不远处的龙泉村,2015年有建卡贫困户96户304人,截至目前越线人。

  于綦江而言,乡村旅游是在下一盘扶贫的棋;于避暑的市民而言,这里的非常大的优势,让不少周末避暑还要开车出市的人来说,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  “以前,生态环境好就是‘穷山恶水’的代名词,但是现在成了我们綦江区的优势。”綦江区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在旅游发展、旅游经济上,郭扶镇只是一个缩影,实际上,整个綦江全区都在发展旅游业。2016年以来,綦江顺利开展永新梨花节、三角木瓜海棠节、三江樱桃采摘节等活动20余个。活动期间,吸引主城等周边区县游客两百万余人次,有力促进旅游消费水平增长。

  綦江区正在快速推进重点景区景点建设,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,提升休闲旅游品质。大力开发商务会展、养生保健、垂钓露营、攀岩漂流、自驾越野、科考探险、农耕体验、主题游乐、古镇旅游、研学旅游、工业生态旅游、山地低空飞行等旅游度假项目。

  重庆晚报记者咨询当地多家农家乐了解到,他们接待一位游客每天价格在70元到100元。由于农家乐都是新修的,特别能吸引主城区的避暑人群。

  除此之外,綦江区还逐渐完备基础设施,包括修建古剑山旅游大道、老瀛山科考步道等,主城区如果要到古剑山,在高速古剑山下道后,可直达所有农家乐的大门口。

  在綦江,曾有25个贫困村,现在有14个发展特色产业,11个发展旅游产业。借助旅游发展之机,当地村民纷纷将自己的房屋重建或改建,就地办起了农家乐,吃上了旅游饭,走上致富路。

  正因为精准扶贫,去年底綦江区就完成了2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和6950户22904人“越线”的目标。